江西三王实业有限公司
江西斯可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优康实业有限公司
山东贝诺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亿博医药有限公司

广州观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康泰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江西华夫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佰氏健康(广州)大健康科技有限公司

泉州市滇芝堂商贸有限责任公司

湖北华旭达药业有限公司

安徽省三皇医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爱唯乐(上海)国际贸易中心

深圳市奥瑞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郑州安奇川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湖北安童生药业有限公司

长春市天集医药聪明虎品牌销售中心

海南碧凯药业有限公司

北京京康药业有限公司

京普瑞生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您的位置:首页  >  医药资讯

医药资讯内容

    政府强制降药价令药企步入“寒冬”?
    发布日期:2006/6/20 发布者:lili 共阅1781次

    经营成本大幅飙升 企业利润一降再降

      据北京大学“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专业统计显示:今年1-4月,23户医药行业国有重点企业实现利润同比降低了3.7%;亏损企业亏损额0.7亿元,同比增亏31.9%。在医药商业流通领域,2003年全国有17个省市处于亏损状态,商业流通利润率在0.
    6%以下;今年一季度,约有20余省处于亏损,并有亏损面继续增大的危险。四川省已通过和即将通过GMP认证的企业约20余家,面临全面停产;1-5月份同比销售下降27%。

      一直以来,药价“虚高”成为“千夫指,万人恨”的矛盾焦点,为此,从1998年以来,国家有关部门先后出台了14次药品降价措施。今年5月底,国家发改委再次发出降价通知, 24个品种、400多个剂型规格的抗生素平均降价幅度30%。然而,如果药品价格真的如此“虚高”,那么制药企业和医药商业企业作为受益者,为何没有赚得“盆满钵丰”?

      成本大幅增加 利润持续下降

      医药企业8年损失900亿

      有关数据显示,我国药品零售价格指数已经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的两位数涨幅,逐步下降到负增长。从1997-2003年,药品零售价格指数平均每年下降3个百分点,远高于同期整体零售指数0.4的跌幅。

      药品是特殊商品,其消费的特殊性在于需求刚性强而弹性极小。有病就得治,治病就得用药,没有情不情愿的问题,这就是药品消费的刚性。反过来,没病没灾的老百姓不会因为药价降了而多买药、多用药,药品尤其是市场成熟度较高的普药很少因为价格的变化而影响销量,因此,药厂很难从药品降价中获益。

      与此同时,药品的生产成本却并未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北京康派特医药经济技术研究中心的专家认为,制药企业的固定成本已大幅增高,主要包括:药品生产的原、辅料以及包装材料随着能源等成本的增加而看涨;GMP认证的投入使企业生产成本增加。据测算,通过GMP改造,企业一般会增大投入30%;竞争的日趋激烈,企业新产品研发的投入增加;企业为监管支付的成本增加,最典型的例子是药品招标采购,企业必须承担标书工本费、投标品种保证金、中介机构服务费等多项不合理费用,增加了大量非经营成本;企业生产的能源成本及由此导致的运输成本增加;销售成本增加,如用于广告投入及营销渠道建设的投入也越来越大。

      近几年,国内医药工业企业的利润率降到10%以下,医药商业企业的利润率不到0.6%,1997-2003年,按每年3000亿元药品销售额计,医药行业在8年间损失利润达900亿元之巨。

      产能过剩 新品种缺乏 还贷压力大

      GMP后期影响逐渐显现

      该研究中心的李磊主任认为,随着我国药品生产企业GMP认证后带来的1000个亿的产能过剩和新品种严重缺乏等问题,我国医药企业目前正处在一个需要连续资金投入以维持其长久健康发展的关键阶段,如果企业的利润持续下降,导致资金投入不足甚至资金链断裂,这将对我国整个医药产业的发展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

      国家食品药品监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止到6月底,我国有4100家左右的医药生产企业通过了GMP认证。如果每家企业进行GMP改造的投入以平均3500万元计,就需要1400多亿元,而这些资金大部分来自银行贷款。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专家认为,许多企业仅收回GMP改造的成本就需要3-5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从目前情况看,GMP认证并没有达到产业聚集、优胜劣汰目的,我国医药行业产能整体过剩的情况还将加剧。已经通过GMP认证的企业中,约65%的生产线面临开工不足,新建或改建的GMP生产线将处于闲置状态,特别是生物制药领域;约50%以上的企业老板在为新品种四处奔波;约60%的中小企业在不同程度承受着新品研发、银行还贷、营销渠道建设、资金缺乏的巨大压力。与此同时,非医药资本进入医药产业亏损面近70%。有迹象表明,2005年,约150亿的非医药资本因各种原因不得不退出医药产业,这对本来就缺少资本推动,产业成熟度又低,抗风险能力差的医药产业来说,又将是沉重的打击。

      过度降价无法保证流通开销

      低价药有可能从市场“消失”

      药品消费的一大特点就是:选择药品的是医生,而掏钱买单的是患者。这就是药品生产企业把医生和医院视为实际上的销售终端的原因。我国医疗体制“医药不分家”、“以药养医”的痼疾,使得医生和医院不但不需为药品消费买单,反而能从中获利。由于我国80%以上的药品都是通过医院进行销售的,医疗机构往往利用自己在药品流通中的有利地位,追求经销药品利润的最大化;同时为捍卫自己的利益,利用控制终端和其议价的绝对能力,把国家药品降价的压力转移到生产企业和流通环节。而药价愈高,其赢利愈大,因此医院当然“偏爱”高价药品。某种药品降价,虽然其批零差率不变,但批零差价的绝对值却会缩水,这就是低价药、降价药被医院“冷落”甚至“蒸发”的深层次原因。

      专家认为,我国药品流通的中间环节过多,而每个环节又都有一定的利益需求。因此,一种药品倘若需要有比较畅通的流通渠道,就必须同时有高成本的推销办法,才能保证每个环节都不出问题。一旦某个药品的价格降到一定程度,无法保证其“正常”流通所需的开销,流通就会受阻,其结果就是患者很难接触到这种药了。因此医生开出的、老百姓能见到的永远是被各个流通环节“洗刷”过的品种。

      由于降价不能给拥有药品选择权的医生实际利益,因此,药品降价不会像其他商品那样吸引来更多的消费选择。换句话说,为何无论是政府强令降价,还是推行招标购药,只要这种“以药养医”的机制不变,老百姓终难感受到药品大幅降价的实惠。商报记者 徐慧 李国君/文 J083 J082杜刚/摄 J096

      商报链接

      药价困局

      出路何在

      药品价格过高,表面上看是政策监管问题,其实体制和机制问题才是始作俑者。“以药养医”的补偿机制,使药品销售与医疗机构和医生之间发生直接的经济利益关系。药品消费和终端销售环节缺乏竞争机制,零售环节无法形成有效竞争。我国药品生产经营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药品市场竞争演变为价格折扣和回扣高低的竞争。消费环节也缺乏有效的费用制约机制,医疗保险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怎样才能把药价定好,让群众既看得起病吃得起药,同时也维持我国医药产业健康的发展,中国医药企业竞争力课题组的专家们给出了如下建议:

      1.加快医疗体制改革的步伐,打破垄断,实施医药分业,在医药行业引入市场竞争机制,从体制上解决“以药养医”的问题。

      2.坚决停止药品招标采购,推进社会医疗保险制度改革进程,应根据国民的支付能力建立多层次、多样性的医疗保险体系,使每一位患者尽可能地接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同进将医疗保险与医院治理有机结合,可以学习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医疗保险直管医生处方机制。

      3.摈弃药品“虚高定价”的概念和思维 

    免责声明:
    1、本网站文章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网站的观点和看法,与本网站立场无关,文责作者自负。
    2、本网站郑重提醒访问者:请在转载有关文章时务必尊重该文章的版权、著作权;
    3、如果您发现有您未署名的文章,请立即和我们联系,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加上您的署名或做相关处理。
    4、如果您发现您的相关信息或资料在此转载并且觉得侵犯了您的版权,敬请来函 3258500132@qq.com 通知我们,我们将在 第一时间进行更改或者删除。
    5、任何人在本站发表的任何信息都不得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相关法律法规,并且请文明用语,否则后果由发表者自行承担。

易达医药网 版权所有  2009-2022 电话: 13121173026  客服微信:13121173026

COPYRIGHT  2007-2020 yyzs.vip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09099129号   客服微信:13121173026

易达医药网只提供交易平台,对具体交易过程不参与也不承担任何责任。任何单位及个人发布的产品招商、产品供应信息、产品合作信息均与本网站没有关系,望供求双方谨慎交易。

经营性网站备案信息中国互联网协会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网络110报警服务北京网络行业协会